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 > > 内容页

为青少年打造全新创新生态圈

来源:东方资讯 时间: 2023-07-08 08:39:31

为青少年打造全新创新生态圈


(相关资料图)

擦亮上海国际青年创新会客厅新名片

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致力成为有志于创新创造青年的“向往之地”“首选之地”。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一楼有讲座沙龙、路演展示、创新发布、交流分享等场所,是户内外多场景多业态融合、开放式展示互动服务空间,二楼找得到学习培训、参观课堂、展览展示、会议洽谈的场所,是开放式实验实践学习体验空间。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总部作为上海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场教学、实践培训场所,正以青少年愿意来、留得住、易聚集、想展示为目标一路向前。

设在西江湾路574号的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总部基地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将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青年创新会客厅这张新名片。同时,上海以此为大本营,与设立的分院、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验室,共同为青少年打造全新的创新生态圈。

青年报记者刘昕璐

“活力创城”开局之作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亮相

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以上海市团校(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为总部,作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的平台,致力成为有志于创新创造青年的“向往之地”“首选之地”,成为创新策源的起航门户、青年创新人才的聚合之所、创新服务技术的输出要地。

团市委介绍,上海青少年“活力创城”五年行动计划是一项旨在优化青少年双创环境,提升青少年创新素养,塑造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少年创新教育、实践和人才服务的引领性工作,包括“一个创新学院、两大工作品牌、X个特色示范区域和一套青创指数监测体系”。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作为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活力创城”的开局之作,也是落实推进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打响“活力创城”品牌的第一步,更是积极实践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又一次创新探索。

一块铜板,一块铝板,双手置于其上就能在安培表上发现电流——这是在模拟原电池中电解质的作用。红遍全网的“不刷题的吴姥姥”吴於人穿着标志性的马甲,来到了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将现场科创玩具中物理原理娓娓道来。“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全民大学物理。”吴教授说。这一幕出现在2021年12月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揭牌的现场,为这样的梦想提供了一种可能。

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以创新教育为主要课程内容,来自同济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吴於人、“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非遗第三代传承人原伟民、市大学生科创基金会副秘书长江华、科大讯飞上海公司总经理谢何、大鱼社区营造创始人何嘉、清晨录音棚创办人刘攀成为了创新学院首批创新导师,为青少年创造接触、了解更多领域创新资源的机会,并帮助他们孵化自己的创新项目和技术。

学院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组织运营方式,线上依托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将学院创新课程转化为网络资源、VR应用等进行输出。线下空间则设立创新发展中心、事业管理中心、研究室等,为青少年创新提供多样支持。

作为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的实体空间,总部基地YSPACE将在7月8日正式对外揭开面纱,聚焦文创社创科创聚集区、创新需求实现区、创新人才成长区、科技创新展示实践区建设,致力于打造面向海内外青少年的创新科技体验、创新创意实验、创新思维交互、创新管理交流、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资源汇聚的全开放的国际青年会客厅。

未来,这一总部基地将定期举办“大师说青年,青年大师说”活动,还将通过举办创业讲座沙龙、路演展示、创新发布、交流分享、学习培训、参观课堂、展览展示、会议洽谈,沉浸式文创、科创、社创类活动、创业实践等活动都将在该空间中活力释放,打造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青春活力空间,助力更多青少年成长发展,助力他们实现梦想。

分院建设如火如荼让“青年”与“城市”更相融

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

为让青少年更为便捷地参与创新活动,依托上海各科研院所、高校、创业园区、社区街镇、青年中心等,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将逐步设立多个青少年创新实践基地、与团市委在全市铺设的创新实验室形成联动,让青少年能在“家门口”与同龄人一起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位于嘉定区的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青少年创新实践基地和长宁区新华路街道、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的两家青少年创新实验室是首批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验室之一。“学院和实践基地、实验室的创立让更多青少年可以参与创新活动,就近选择特色课程,了解更多样的知识。”这成为许多青少年的心之所向。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是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工作要求。为此,上海创新地将创新学院分院的设立和运营,纳入“上海市青年发展型城区、街镇建设试点要素之一”。

当下,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除了总部基地外,分院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目前,松江、浦东、闵行等区已符合《分院建设工作指引》的要求,向创新学院提出建立分院申请并通过了评估,连同之前已成立的青浦分院,将成为创新学院第一批统一授牌的分院。徐汇区已提交分院成立申请,虹口、普陀等区也在紧锣密鼓地加紧筹备,条件成熟后也将提交分院成立申请。

青浦分院是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的首家分院,于2022年11月落地成立在张马村。作为全市首家区级分院,该分院成立伊始就定位于发挥青年创新创业的优势,为青浦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青年的创新支持。近年来,张马村一直向农业休闲、研学教育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转型。青浦分院聚焦“创新”和“人才”两个关键词,打造青浦青少年“家门口”的创新空间,实现共学、共享、共创。

未来,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将广泛与高校、产业园、城区、社区、文化场馆等合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设立创新学院分院,通过着力优化规划、教育、就业、居住、生活、健康、安全等七个环境,将“青年”与“城市”更相融合,共享城市发展红利,推动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互促共进。

重视青年人才培养为海归青年创业提供第一桶金团市委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当创新学院内涵建设不断得到供给扩容之时,上海市团校联合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共同设立了沪上首个专注扶持海归青年创业的青干院公益基金;围绕乡创青年需求,推出大学生乡村振兴创业扶持计划,每年给予青年乡创项目250万元扶持资金。

这项工作为引领、服务留学归国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和乡村振兴青创人才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媒体宣传、外出宣讲、定点走访、组织机构推荐等方式,还争取到了市欧美同学会、临港管委会等单位的支持,最先组织的4个乡村振兴及3个留学归国青创项目全部通过市级评审,其中5个项目已签署资助协议。

曾留学于英国阿斯顿商学院、回国后从事大数据分析领域、致力于用数据驱动优化制造业精益生产的海归创业青年李丽君,曾于西班牙马德里理工皇家体育学院留学、归国从事乡村体艺家部落平台搭建的体育青年施嵩铭,致力于智慧乡村交通及村容村貌智能管理的科技青年周梓良,以及从小学声乐老师转型音乐创业者的文艺青年王珂,都是首批获得资助的海归创业青年、乡创青年代表。他们正各自发挥专业所长,用青年人的创新、创意和创造,助力加快企业数字化和智慧城市发展进程,链接城市与乡村,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围绕着创新学院总部基地揭幕和创新学院的运行,上海还将着力加强与海内外创新机构、高校、研究所和国际企业创新中心、国际创新教育协会以及以色列上海中心等单位机构建立联系交流,推进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建立更广泛的国内国际合作网络,进一步加强海内外青少年创新人才的交流与互动。

在全新创新生态圈的赋能和滋养下,上海青少年也定会加速创造无限的可能。

一楼有讲座沙龙、路演展示、创新发布、交流分享等场所,是户内外多场景多业态融合、开放式展示互动服务空间,二楼找得到学习培训、参观课堂、展览展示、会议洽谈的场所,是开放式实验实践学习体验空间。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总部作为上海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场教学、实践培训场所,正以青少年愿意来、留得住、易聚集、想展示为目标一路向前。

设在西江湾路574号的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总部基地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将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青年创新会客厅这张新名片。同时,上海以此为大本营,与设立的分院、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验室,共同为青少年打造全新的创新生态圈。

青年报记者刘昕璐

“活力创城”开局之作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亮相

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以上海市团校(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为总部,作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的平台,致力成为有志于创新创造青年的“向往之地”“首选之地”,成为创新策源的起航门户、青年创新人才的聚合之所、创新服务技术的输出要地。

团市委介绍,上海青少年“活力创城”五年行动计划是一项旨在优化青少年双创环境,提升青少年创新素养,塑造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少年创新教育、实践和人才服务的引领性工作,包括“一个创新学院、两大工作品牌、X个特色示范区域和一套青创指数监测体系”。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作为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活力创城”的开局之作,也是落实推进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打响“活力创城”品牌的第一步,更是积极实践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又一次创新探索。

一块铜板,一块铝板,双手置于其上就能在安培表上发现电流——这是在模拟原电池中电解质的作用。红遍全网的“不刷题的吴姥姥”吴於人穿着标志性的马甲,来到了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将现场科创玩具中物理原理娓娓道来。“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全民大学物理。”吴教授说。这一幕出现在2021年12月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揭牌的现场,为这样的梦想提供了一种可能。

这项工作为引领、服务留学归国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和乡村振兴青创人才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媒体宣传、外出宣讲、定点走访、组织机构推荐等方式,还争取到了市欧美同学会、临港管委会等单位的支持,最先组织的4个乡村振兴及3个留学归国青创项目全部通过市级评审,其中5个项目已签署资助协议。

曾留学于英国阿斯顿商学院、回国后从事大数据分析领域、致力于用数据驱动优化制造业精益生产的海归创业青年李丽君,曾于西班牙马德里理工皇家体育学院留学、归国从事乡村体艺家部落平台搭建的体育青年施嵩铭,致力于智慧乡村交通及村容村貌智能管理的科技青年周梓良,以及从小学声乐老师转型音乐创业者的文艺青年王珂,都是首批获得资助的海归创业青年、乡创青年代表。他们正各自发挥专业所长,用青年人的创新、创意和创造,助力加快企业数字化和智慧城市发展进程,链接城市与乡村,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围绕着创新学院总部基地揭幕和创新学院的运行,上海还将着力加强与海内外创新机构、高校、研究所和国际企业创新中心、国际创新教育协会以及以色列上海中心等单位机构建立联系交流,推进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建立更广泛的国内国际合作网络,进一步加强海内外青少年创新人才的交流与互动。

在全新创新生态圈的赋能和滋养下,上海青少年也定会加速创造无限的可能。

上一篇:香港楼市 大消息!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